恒温恒湿试验箱是评估产品耐环境性能的关键设备,其量值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测试结果的有效性。因此,定期进行校准并分析其测量不确定度至关重要。
一、校准方法
校准通常依据JJF1101-2019《环境试验设备温度、湿度参数校准规范》进行。核心方法是在工作空间内布设多个经过溯源的温湿度传感器(作为标准器),在设备稳定运行于设定点(如高温高湿、低温低湿等常用点)后,同时测量各点的温湿度实际值。
校准的关键参数包括:
偏差:设备显示值与各测量点平均值之差。
均匀度:稳定后,在某一时刻各测量点之间的差异。
波动度:一段时间内,设备中心点温湿度的变化范围。
稳定性:设备在不同时间间隔内,对同一温湿度点的保持能力。
二、不确定度分析
测量不确定度是合理表征校准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指标。其主要来源包括:
测量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:由标准铂电阻温度计、精密露点仪/湿度传感器本身的准确度及上级溯源证书决定。
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:通过多次重复测量,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差来评定。
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:工作空间内不同位置的温湿度差异是重要的不确定度来源。通常将各点与中心点最大偏差的半宽作为均匀性引入的分量。
数据采集器及测量系统引入的不确定度:采集器的分辨率和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也会贡献微小分量。
在综合评定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后,通过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,再乘以包含因子(通常k=2,对应约95%的置信概率),即可得到扩展不确定度。最终校准结果应表示为:Y=y±U,k=2。这表示被测试验箱的实际温湿度值有95%的概率落在区间(y-U)到(y+U)之内。
通过规范的校准和严谨的不确定度分析,可以科学地评估恒温恒湿试验箱的性能状态,确保其作为测量工具的量值准确可靠,从而为产品质量判定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。